南宁让天下投资项目快速顺利落地0771-5883885 5883886工程通网

深度了解您服务诉求,为您定制最佳解决方案

投资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投资资讯 > 行业新闻

广西为中国消除贫困助力添彩

时间:2021-02-25来源:作者:www.tztong.cn浏览次数:242

政府救济—扶贫开发—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数十年间,这四组热词的转换,准确而精彩地书写了壮乡儿女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战天斗地的雄伟诗篇。

聆听红土地上为减贫而奋进的跫音,可歌可泣;屡屡刷新的减贫战果,为中国消除贫困助力添彩。

解决温饱 步履艰难

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和特困地区于一身的广西,曾经贫困、落后纠结在一起。

群众缺钱、缺粮非常严重,国家拨发救济一直没有间断。据了解,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很多贫困地区还得通过政府救济来解决温饱问题。以1984年为例,全区就有50个县吃“补贴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23元;年人均口粮269公斤,其中180公斤以下占15.8%。当时,43个县(自治县、市)被自治区确定为“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的具体支援对象。

“还在生产队时,我们的生活比较艰辛。分田分地到户后,种田有收获,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鹏洞村龙屏庄农民钟採贤回忆,当时队里每人大约能分到9.2分责任田和三四分坡地。利用分到的田地,他开始种植黄麻、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经济收入比原来翻一番。

而在广西首先探索包产到户或类似包产到户办法的都安、宜山(现宜州)、环江3县(自治县),境况却不太一样。

“饭是能吃饱了,但手上没有钱。”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花周村村民袁福袍回忆,每人一亩多的耕地,土层很薄,缺肥,只能种玉米、红薯、黄豆等产量很低的农作物。还有每人十几亩荒地,几乎全是石头,无法耕作。

纵观广西,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深处石漠化片区的贫困地区,山地占地面积高达87.87%,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当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很大一部分只能依靠政府救济。

“当地干部给贫困群众送棉被、衣服,送钱,人刚离开村,有的村民就拿去换酒喝或买鱼买肉回来打牙祭。过段时间,又恢复原来的穷样子。”2006年底,记者在凌云县采访时,当地一位扶贫干部曾诉苦道。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干了30多年扶贫工作,如今已退休的自治区扶贫办干部覃延学坦言,最初,广西在扶贫形式上仍未摆脱“救济”的做法。

扶贫开发 点面开花

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累积减贫经验。

“扶贫”两字,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人们视野,广西的减贫工作从单纯救济转向经济开发。自治区设立了扶贫开发专门机构和专项资金,增加人、财、物投入,实行开发式扶贫,利用以工代赈的物资、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过程中,广西进一步强化措施,调整思路,用倒计时的方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将307个贫困乡镇、1012个特困村作为重点扶持区域,用7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基本解决全区8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扶贫壮歌——

道路通,产业兴,有水喝,住瓦房,贫困群众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从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到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以解决贫困地区(含边境地区)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和用电难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为目标的大会战接二连三,捷报频传。

进入21世纪,扶贫攻坚提升了“脱贫”的成色。广西把扶贫重点区域从贫困县深化到贫困村,以贫困村规划为基础,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健全、完善和规范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纵深推进扶贫开发。

2012年的春天,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号角在八桂大地吹响。壮乡儿女以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推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聚焦精准 攻城拔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推动下,中国的扶贫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为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指明方向,从此全国开启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精准”关乎脱贫攻坚成败。

“十三五”以来,广西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15年底至2016年初,“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在全区拉开,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动态调整工作,一支1.7万人的五级扶贫信息员队伍活跃于田间地头,对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实核准、信息常态化更新。

找准“病根”,开对“药方”拔“穷根”。广西锁定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靶向深度极度贫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37位省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县、一个贫困村,一定6年,直至脱贫;9112家区内单位定点帮扶5379个贫困村;2016年以来,累计选派驻县工作队队长222名、驻乡镇分队长2310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10379名、驻村工作队员60881名。

编制广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片区扶贫攻坚、革命老区精准扶贫、金融扶贫等5个扶贫专项规划,并结合自治区政府出台的20个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构建起精准帮扶到村到户的“1+20”扶贫政策体系。

紧紧围绕解决涉及民生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广西打响了“四大战役”,同时继续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进一步夯实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

2017年5月,广西在全国率先出台一套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和5000个贫困村(2018年增加至5379个)、54个贫困县的信息数据进行及时采集更新,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

始终在“精准”上做文章,2018年,龙州成为全区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国定贫困县。

一系列的精准扶贫“组合拳”立竿见影,脱贫攻坚实现连战连捷。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2020年11月20日,全区54个贫困县“清零”,广西脱贫攻坚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了乡村的全面振兴,壮乡儿女始终奋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程中。(韦继川)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 投资项目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广西投资项目业主、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提供投资项目大数据服务、投资资讯,为项目业主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
    • 涉及房地产、新型制造业、文旅、大健康、生态环保、大数据、林木产业、农业、石材等热点投资产业。
    • 联系人:钟经理 15578985855
    • Q Q:2661543639
    • 电话:0771-5883885/5883886
    •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凤岭·麒麟堡A单元2203号
    让天下投资项目快速顺利落地!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