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0来源:见道网作者:www.tztong.cn浏览次数:532
“十三五”期间,郑州实现了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左右、人口破千万,市域城镇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郑州又该如何发展?近日,《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文公布。《建议》提出,到2035年,郑州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城市第一方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十四五”期间,郑州将继续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深化与沿黄城市群合作发展。争取“十四五”末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00公里左右,把郑州打造成为“轨道上的都市”。
2035年进入中国城市第一方阵
《建议》提出,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两化五强”建设目标。
“两化”的其中之一是现代化。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核心功能大幅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体到“十四五”,则是“一二三四五”五个关键词。
“一”就是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到“十四五”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彰显,郑州都市圈、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就是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引领发展,不断强化郑州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就是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赋予郑州“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三个在”努力方向,让郑州这个全省龙头高高扬起来、国内大循环中的战略节点立起来、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联结点强起来。
“四”就是加快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开放门户、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五”就是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实现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空间结构优化形成新布局、中心城市功能实现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水平、市域治理能力得到新增强等“五个新”。
对此,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兼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分析说,国内城市第一方阵和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提法是郑州市远景目标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这个标准极高,理论上要看齐北上广深,实践中至少要排位在国内城市综合实力前十位。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体现了郑州市的魄力和胸襟,也表明了郑州市的决心和目标,是郑州市更加自信,更具活力,更有张力的表现。”他说。
郑州市要进入国内城市第一方阵,建议注重从宏观经济、城市空间供给和政府治理等角度综合制定城市进阶方案,要结合人口,地域面积,人效,资效和坪效等细化发展指标,强调均衡投入资源,合理确定目标与资源配比,从城市的繁荣和活力等切入,大胆进行人的分布与流动调整,聚焦人与产业、人与交通、人与文化等城市活力关键因素,形成围绕“人”的城市支撑新动能。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
2020年年底,郑州地铁3号线、4号线也加入到地铁“大家庭”之中。未来,郑州将多出来一个“轨道上的都市”的名号。《建议》提出,强化轨道交通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
围绕“市区连片成网、都市圈互联互通”,全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三期规划项目建设,加快K1、K2线建设,启动四期建设规划,争取“十四五”末运营里程达到700公里左右,把郑州打造成为“轨道上的都市”。
加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协调衔接,以轨道交通为主体构建大循环,以地面公交为补充构建小循环,形成地上地下交通“零换乘”体系,提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可达性。
坚持TOD发展导向,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坚持“开发是原则、不开发是例外”,加强轨道交通站点物业、形态、开发权等控制,做好与产业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轨道站点打造成交通的节点、发展的支点、城市建设的亮点
加强网络化轨道交通与网络化城市结构的协同耦合,调整完善线网规划,与32个城市核心板块建设紧密结合,引导好人流走向和城市功能开发,以网络化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支撑多中心、分布式、网络化的城市结构。
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协同发展
大都市圈建设也将迈上新台阶。《建议》提出,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发挥好国家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度推进郑开同城化,高标准规划建设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郑许、郑新、郑焦协同发展,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加快完善都市圈跨区域交通体系,推动郑汴洛轨道快线、“1+4”大都市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通勤化都市圈交通体系。坚持产业协同布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等融合发展,促进跨区域的产学研结合,构建都市圈产业集群。
统筹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快修复生态,打造沿黄生态带,优化生态环境。探索推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推进文旅融合、协同发展。
同时,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深化与沿黄城市群合作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彰显的协同发展大格局。
打造黄河流域国际旅游门户
如何讲好黄河故事,也将成为郑州市“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建议》,郑州将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彰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古都魅力,强化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地位。
讲好“黄河故事”,加大黄河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利用力度,充分彰显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提升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全球认同感和感召力。
加快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建设,让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在郑州充分展现。推进黄河文化带建设,突出“黄河文化+生态建设”,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汉霸二王城、西山遗址、荥阳故城、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花园口抗日遗址、大河村国家考古文化遗址等沿黄历史文化遗产串联起来,高水平打造具有鲜明黄河特色的世界级自然生态带、文化遗产带、观光旅游带。(转载请注明见道网 www.seetao.com )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彭雪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