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3来源:作者:www.tztong.cn浏览次数:245
柳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抓重点、疏堵点、解难点、补短点,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有效推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凸显。2021年4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柳州市获得“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督查激励通报表扬。
一、柳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2020年,柳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成效显著。一是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双突破”。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首次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首次突破9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7%,优良天数354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每立方米29微克,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优良天数比率91.5%、细颗粒物(PM2.5)每立方米35微克的目标任务。二是水环境质量跃升全国第一。地表水、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考核断面水质保持稳定;在2020年1—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333个设区市以上城市),柳州市排名全国第一。三是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没有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四是声环境质量总体达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为三级(一般),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二级(较好),全市各功能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均达到标准要求。五是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各类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43428.92公顷;现有湿地面积42126公顷,湿地动物150种;完成植树造林21.80万亩,石漠化治理工程3.3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69%。
二、柳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突出三个重点,保护生态环境步伐愈加坚定。
统筹把握疫情防控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牢牢把握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统筹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同时,服务“六稳”,支持“六保”。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实施“不见面审批”“线上线下一条龙技术服务”,为生产防疫物资企业开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支持和服务企业复工复产。抓实抓细疫情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和水环境监管,每日调度医疗废物处置情况,加密监测城市、乡镇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出动人员223人次,监督检查疫情相关单位254家次,处置医疗废物3353.58吨(涉及疫情医疗废物62.64吨),医疗废物实现“日产日清”,未出现因医疗废水排放引起的水质不达标情况。全面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298家企业列入正面清单,通过“线上+线下”服务企业1354次,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抓好中央、自治区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9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9个问题已完成整改7个,48个现场问题完成整改45个,53件交办信访案件全部办结。559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整治淘汰率100%。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治理,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立案查处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5起。加强搬迁企业环境监管,做好柳化、中色锌品等4家企业关闭退出有关污染防治工作。
积极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立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施环保目标责任管理,构建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实施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等环境管控制度,从源头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消除环境破坏。2020年,全市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527项,登记表备案项目1683个;核发排污许可证429本。实行网格化、信息化环境监管,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和跨区域联合执法,开展执法检查1536家次,下达行政处罚决定157件,处罚金额714.9万元,其中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9件。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建成并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超标预警系统,启动柳州市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监察管家服务项目,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实施激光雷达扫描监测,筹建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平台,实现“人防+技防”有效融合。推行环境第三方治理,实施阳和工业园区“环保管家”试点,建设智慧环境管理平台,建立大气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推动政企共治。
(二)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成果丰硕。
蓝天保卫战取得重大突破。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一是智能化严查大气污染源。建设18个微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成4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监控站点,新增3套大气网格化便携式监测设备,利用高科技走航监测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二是网格化严控秸秆焚烧。划定秸秆禁烧区,构建“县、乡、村、屯”四级秸秆禁烧网格化监管体系,建成22个秸秆禁烧视频监控站点,监控面积154.7平方公里。三是规范化严抓城市扬尘。重点整治建筑施工工地及渣土运输企业,开展道路扬尘集中整治32次,查处道路扬尘类案件4065起,立案金额1113.51万元。四是前瞻化严防污染天气。启动环境空气质量提升预警响应17次,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响应2次,挽回优良天数7天。
碧水保卫战取得重大成果。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一。一是制度推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二是河长管治。深入推进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效”,各级河长共巡河9.8万人次,完成全市3592条(段)河流(河段)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对河湖“四乱”问题开展暗访216次,列入台账的322个“四乱”问题全部完成销号。三是工程助治。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竹鹅溪治理实现“长制久清”;实施新圩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启动融安县东圩沟水环境治理工程,完成9个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7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7平方公里;完成441个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受益人口26.12万人。四是系统整治。完成《重点流域柳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要点》《柳江河流域水质保护和提升规划》《柳州市市区饮用水源地规划》,完成20家加油站641个地下油罐的防渗改造、31个水功能区和16个入河排污口监测、9条重点支流整治方案编制、12个水源地现场调研和11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
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累计获中央土壤专项资金3.04亿元,2021年获资金1.13亿元。一是抓先行区建设。探索建立重点行业土壤污染监管体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管理体系和土壤治理与修复投融资体系,完成8项管理办法和技术指南编制,试点建设市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机制,实施柳州市造漆厂退役场地风险管控及修复治理工程试点项目。二是抓污染源头控制。推进2个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整治,完成8家重点监管企业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完成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三是抓农用地分类管理。完成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超额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四是抓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持续开展污染地块名录调查更新,强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及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监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三)夯实三项基础,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顺利实施柳工高端土方机械绿色设计平台、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钢铁行业5个项目实现超低排放,火电行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前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自治区级绿色工厂4家、自治区级绿色园区2个、自治区级绿色产品1个;市级绿色园区1个。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产业链不断完善。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有序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建立跨部门协同的碳数据管理制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常态化工作机制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全区首个开展碳汇精准扶贫试点,累计购碳506次,交易金额21.1万元,受益贫困户141户。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2019年广西营商环境评估中,柳州市“碧水蓝天净土森林覆盖率”指标排名全区第一。推进“放管服”改革,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和再造审批流程,环评审批时限提速75%以上。深化北部生态新区环评改革试点,实行审批项目容缺受理,现场办结环境影响承诺登记备案项目15个。推行生猪养殖项目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完成告知承诺制项目5个。取消畜禽养殖禁养区13个,取消禁养区面积3053.8平方公里,激发畜禽养殖企业活力。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推动静脉产业园建设,静脉产业园近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疗废弃物焚烧处理生产线建设项目基本完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程预计2021年底可投入使用。不断完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市区4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3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五县达85%以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99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南环路、欧阳岭2个垃圾转运站投产启动。
(四)筑牢三大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立法,配合柳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完成《柳州市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草案)》《柳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提高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廊道连通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全区率先构建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维“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并投入试运行。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乡镇“四所合一”改革,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增强执法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推进柳城县非法倾倒废矿物油泥污染环境案的生态损害赔偿工作。
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建立环境隐患排查档案和问题清单,落实问题隐患跟踪督办机制,加强汛期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与环境应急准备,及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83家问题企业完成整改81家。更新重点环境风险源管理目录清单,清单内的318家企业全部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完善环境应急专家库和环境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库,组织开展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和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处置能力。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保持环境应急设备装备、车辆和队伍处于良好备战状态,确保突发环境事件早发现、早调度、早处置。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入有效。利用“中国水周”“地球日”“六五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低碳日”等时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节能减排等内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和实践活动16场次,推送宣传短信14万条,提高社会和公众参与环保、支持环保、自觉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形成网站、微信、微博和主流多媒体融合的环境宣传“媒体矩阵”,在各类媒体报刊宣传报道598条。拓展宣传教育渠道,开展环保设施“云开放”活动6期,开展生态环境科普活动13场。发挥生态环境志愿者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8次,参加230人次。
“十三五”期间,柳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效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下降,较好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增添了美丽柳州的成色和绿色底色。
坚毅前行,实现多点突破。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首次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实现“双突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推行工业园区“环保管家”实现零突破。与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开展合作,实现环保技术战略合作新突破。
敢人为先,开展多个试点。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先行先试试点、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试点、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成为自治区首个先行区。
务实创新,跑出多项率先。在全区率先开展环评改革试点、跨省联合交叉执法、重点小流域水环境调查与评估、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第三方污染源在线监管服务模式、低碳扶贫试点。
勇于拼搏,夺得多个第一。2020年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一,2018、2019年广西各地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成效考核评比全区第一,2019年广西营商环境评估中“碧水蓝天净土森林覆盖率”指标排名全区第一,2019年广西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第一。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