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5来源:作者:www.tztong.cn浏览次数:325
7月12日,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摩天岭村,万亩松树林沐浴在阳光下,茂密的林间不时传出鸟鸣,一阵微风吹来,松脂的芳香沁人心脾。“荒山有了‘被子’,农民有了‘票子’,采松脂和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为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作登瑶族乡林业站站长韦寿诚说。
20世纪90年代,田东山区群众为解决温饱问题,在山坡毁林开垦种植甘蔗、玉米等农作物,让大量的森林变成坡耕地和荒山。生态被破坏的地区,遇旱则泉流减少、溪水断流;遇暴雨则山洪骤发、山体滑坡,群众的温饱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觉得日子越来越难过。借“退耕还林”东风,该县在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地区兴建良种松造林示范基地8个,种植松林超万亩,打造一座座“绿色银行”。
田东的变化是百色市退耕还林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自2001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百色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克难攻坚,在陡坡耕地、石漠化耕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不断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走上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20年来,全市实施退耕还林353.3万亩,打造了一批油茶、芒果、八角等生态经济兼用林以及任豆、竹子等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退耕地,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但退耕户光靠领取补助维持生活不是长久之计。百色提前谋划,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林木经济,让绿树生“金”。
凌云县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环境和林农需求,设置33个退耕还林工程栽植模式,其中纯林栽植模式22个,主要种植马尾松、杉树、任豆、板栗、八角等;混交栽植模式11个,分别为“南酸枣+金银花”“酸枣+桑”“香椿+桑”等。该县通过多样化的造林开发模式,改善生态环境,引导群众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去年,全县茶叶、油茶、桑蚕和乌鸡、黄金冠鸡“三张叶子两只鸡”特色产业总产值达12.16亿元。
退耕还林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模式,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我家20亩地都是石山,以前找到像草帽一样大小的坑就播种玉米,收成不好,全家人只能勉强吃饱。”韦文健说,他是平果市坡造镇龙坂村最早一批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民。他积极学习种养技术,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而后发展种桑养蚕、养猪产业,利用闲余时间打零工,“现在,我们全家年收入超10万元,住上了两层半的楼房。”
森林覆盖率78.24%,空气质量优良率95.6%,地表水质排全国水质最好城市前30位……一个个数据,显示百色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该市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培育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
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地处大石山区,曾是深度贫困村。该村实施退耕还林,建成500亩桃李基地,种植1300亩油茶和300亩三华李,树下间种油菜花,打造“18℃巴某凉泉度假村”。春暖花开时,油菜花和李花争相盛开,成为人们踏春赏花的网红打卡地。昔日的贫困村走出一条生态旅游绿色发展之路。
以林地产业带为支撑,以旅游产业发展为载体,百色把林木种植、幸福美丽新村、生态康养等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农旅基础设施,激活群众内生动力,绘就“山上松柏葱郁、山间道路林荫、山中花果飘香、山下林果环绕”的美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凌聪 罗霞 蒋正宪)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