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9来源:国家统计局作者:www.tztong.cn浏览次数:475
2016年,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联合研究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在天津市统计局、河北省统计局的大力配合下,按年度开展监测评价。
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1]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67.72,比上年提高7.59个点。其中,共享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两个分指数分别为259.78和164.65,比上年分别提高11.51和17.81个点;创新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162.99和128.51,比上年分别提高4.72和3.34个点;协调发展指数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
2010-2019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区域创新质量稳步提升
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持续平稳上升,2019年为162.99,比上年提高4.72个点。创新产出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反映出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增强,从投入驱动创新数量扩张逐渐转向创新质量提升。
在创新投入方面,2019年区域研发经费支出为32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86%。在创新产出方面,良好的“双创”氛围和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政策利好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区域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由上年的26.4件增加至2019年的30.8件,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北京由111.9件增加至132.0件,增长18.0%;天津由20.6件增加至22.2件,增长7.8%;河北由3.3件增加至3.8件,增长14.5%。区域技术市场成交额达7000.4亿元,占全国技术市场成交总额的近1/3,比上年增长12.9%。
2.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略有上升,2019年为122.66,比上年提高0.58个点。其中,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拉动作用明显。
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从上年的65.9%上升到2019年的66.7%,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方面,京津冀三地加大文体娱乐方面投入,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区域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3.区域绿色发展进展明显
京津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2019年为164.65,比上年提高17.81个点,在5个分指数中上升幅度最大,反映出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协同共建与防治进一步强化,协作机制逐步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在节能减排方面,京津冀持续推进传统高耗能产业优化升级与腾退,区域能耗持续下降,2019年京津冀三地万元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4.53%、1.33%和5.28%(按可比价计算)。在空气质量方面,区域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比重为62.6%,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由上年的55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50微克/立方米,下降9.1%。其中,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2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和50.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17.6%、1.9%和5.8%。在绿色投资方面,区域节能环保支出比上年增长1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5.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在生态建设方面,区域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由上年的19.1平方米/人增至2019年的19.7平方米/人。
4.区域开放合作逐步深化
京津冀区域开放发展指数2019年继2018年下降后有所回升,为128.51,比上年提高3.34个点。其中,对外投资和贸易开放等两个方面表现转好,起到了主要作用。
在对外投资方面,京津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合作不断加强,2019年区域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6%。在贸易开放方面,2019年区域货物进出口额突破4万亿,比上年增长3.1%。在人员往来方面,2019年入境旅游人数占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的比重为0.56%,区域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稳步提升,2019年为13.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入境游客人数下降2.6%。在利用外资方面,区域实际利用外资额292.2亿美元。
5.区域共享发展成效显著
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保持较快上升态势,2019年为259.78,比上年提高11.51个点。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和脱贫攻坚是推动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快速上升的关键。
在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方面,京津冀三地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2019年区域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为7336.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区域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上年的7.5人增加至2019年的7.8人。在脱贫攻坚方面,区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019年河北已全面实现农村脱贫。区域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比上年下降12.5%。在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稳步推进,2019年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6.7%,提升1.3个百分点。区域高速公路里程稳步增加,2019年达9938.3公里,路网密度为460.1公里/万平方千米,增长2.9%。
附注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及测算方法
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这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为监测京津冀区域发展变化,服务国家战略,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于2016年联合开展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课题研究。在天津、河北统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持续研究和修改完善,构建了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指数测算,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监测评价。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权重  |         
|              创新发展  |                          创新投入  |                          每万常住人口专业技术人员数  |                          2  |         
|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 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                          3  |         ||
|              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2  |         ||
|              创新产出  |                          每万常住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                          2.5  |         |
|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比重  |                          2.5  |         ||
|              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  |                          2  |         ||
|              创新效率  |                          每亿元研发投入经费的专利授权量  |                          3  |         |
|              劳动生产率  |                          3  |         ||
|              协调发展  |                          区域协调  |                          省(市)级人均GDP差距  |                          3  |         
|              县(市、区)人均GDP差距  |                          3  |         ||
|              省(市)级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距  |                          2.5  |         ||
|              城乡协调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  |                          3  |         |
|              城镇化率  |                          2.5  |         ||
|              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  |                          文体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                          2  |         |
|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2  |         ||
|              互联网普及率  |                          2  |         ||
|              绿色发展  |                          节能减排  |                          单位GDP能耗  |                          2  |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2  |         ||
|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                          1  |         ||
|              空气质量  |                          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比重  |                          1.5  |         |
|              PM2.5平均浓度[3]  |                          2.5  |         ||
|              绿色投资  |                          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2  |         |
|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2  |         ||
|              生态建设  |                          人均城市绿地面积  |                          2  |         |
|              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  |                          1  |         ||
|              人均水资源量  |                          2  |         ||
|              地表水劣V类比例  |                          2  |         ||
|              开放发展  |                          利用外资  |                          实际利用外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                          3  |         
|              新注册外资企业数占新注册企业总数比重  |                          2  |         ||
|              对外投资  |                          对外直接投资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                          3  |         |
|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                          2  |         ||
|              贸易开放  |                          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                          2  |         |
|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  |                          3  |         ||
|              人员往来  |                          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劳务人数与常住人口之比  |                          2  |         |
|              入境旅游人数与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之比  |                          3  |         ||
|              共享发展  |                          基本公共 服务共享  |                          人均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1.5  |         
|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                          1  |         ||
|              每千常住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  |                          1  |         ||
|              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  |                          1  |         ||
|              接受就业指导与登记求职人数之比  |                          0.5  |         ||
|              基础设施 共享  |                          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3  |         |
|              高速公路里程密度  |                          1  |         ||
|              铁路里程密度  |                          1  |         ||
|              教育公平[4]  |                          本科录取率的地区差距  |                          2  |         |
|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比重  |                          2  |         ||
|              中、小学专任教师与在校生之比  |                          1  |         ||
|              脱贫攻坚  |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常住人口比重  |                          2.5  |         |
|              贫困发生率  |                          2.5  |         
二、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测算方法
在使用该指标体系测算指数时,一是以2010年作为基期并设指数值为100,然后通过时序变化,观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分领域指标值和区域发展综合指标值的变动趋势。二是分别计算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5个分指数,然后合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
1.权重确定
一是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采取了均等权重的形式,每个一级指标为20分。
二是对三级指标采用专家打分的形式赋予权重。课题组邀请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环境经济、公共服务等相关领域专家共计10人,每位专家分别对三级指标独立进行权重打分,再由课题组综合分析评估,最后设定三级指标的权重。
2.标准化处理
为保证各指标层的可加性,首先对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指标的2010年取值为基准1,根据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的差异,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如下:yt为某指标的测算值,y2010为某指标2010年的测算值,pt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其中,t=2010, … , 2019。
  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逆向指标标准化处理:
3.指数合成
使用指数加权法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级指标的指数值。指数加权分析法的基本公式为:
综合指数S =ΣPi * Wi
其中,Pi 是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的测评值,该值乘以相应的权重Wi可得到一个分指标的分值,Wi为第i个分指标的权重值;分别计算出各项分指标的分值后再进行加总得到各级指标的综合指数。
通过对指标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的值以及最终的总指数值。首先,以2010年为基期,对每一年的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三级指标标准值;随后,对每一年三级指标加权求和得到二级指标值,并依此方法得到一级指标值,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分指数值;最后,对5个分指数值加权求和得到每一年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根据指数变化情况,观察区域发展变化情况。
注:
[1] 2019年指数根据当年初步统计数据测算。
[2]指的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和医疗卫生支出的合计。
[3]由于PM2.5于2013年统计发布,因此2012年及以前的数据为根据PM10数据变化趋势进行推算。
[4]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的主要体现,不等同于教育公共服务共享。
            
	扫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