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2来源:作者: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浏览次数:153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英文: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它是由东盟国家首次提出,并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是成员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若RCEP成功,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2017年以来,始自2012年的RCEP谈判进程开始全面“提速”。16国已完成了7个章节的磋商,谈判任务完成度提升到接近80%。一些基于规则的章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2018年11月14日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RCEP是基于WTO规则基础上更高水平自贸协定的区域合作协议,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一协定的达成,有利于区域各国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
中文名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外文名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英文简称
RCEP
参与国家
东盟各国、中国、日韩、澳新印
合作计划
RCEP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提出的。由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WTO谈判受阻,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要想在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新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此,部分国家之间实施“零”关税,相互开放市场,密切合作关系,来寻求合作发展。这是东盟提出建RCEP的相关形势。
2012年8月底,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别签署了5份自由协定,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共同与东盟签署的一份自贸协定。组建RCEP计划是这16个国家,东亚峰会另外两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因没有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所以不在RCEP成员国计划范围之内。东盟计划待16个国家将RCEP建到一定程度后,再商谈美国、俄罗斯加入事宜。
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还将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多领域,自由化程度将高于东盟与这6个国家已经达成的自贸协议。RCEP拥有占世界总人口约一半的人口,生产总值占全球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发展历程
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经济关系的筹建过程看,RCEP是由东盟规划和推动的。
2011年2月26日,在内比都举行的第十八次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部长们优先讨论了如何与其经济伙伴国共同达成一个综合性的自由贸易协议。会议结果是产生了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草案。在2011年东盟峰会上东盟十国领导人正式批准了RCEP。
2012年8月底召开的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部长会议原则上同意组建RCEP。东盟秘书长素林形容这项决议是“一项重大成就”。尽管由于领土问题和在贸易自由化原则上的分歧,RCEP内各方步调未必能完全协调一致,但尽早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增加经济活力已成为各方共识。RCEP货物贸易工作组已经运作,服务工作组和投资工作组将于2012年10月启动。
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领导人,共同发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的联合声明》,正式启动这一覆盖16个国家的自贸区建设进程。
2013年5月9日至13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一轮谈判在文莱举行。本轮谈判正式成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三个工作组,并就货物、服务和投资等议题展开磋商。
2014年1月20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三轮谈判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东盟10国代表与会。此轮谈判的重点内容包括市场准入模式、协定章节框架和相关领域案文要素等。谈判为期五天,各领域议题由工作组讨论,主要议题和协调工作由贸易谈判委员会负责。
2014年4月4日,为期5天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四轮谈判在广西南宁圆满结束。在前三轮谈判基础上,东盟10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6方在本轮谈判中继续就RCEP涉及的一系列议题进行了密集磋商,在货物、服务、投资及协议框架等广泛的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4年6月23日至27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第五轮谈判在新加坡举行。
2014年8月27日来自东盟国家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的经贸部长在缅甸内比都举行会议,共商尽早结束相关谈判,推动区域经贸合作。2014年8月28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部长会议发布联合新闻公报,呼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在2015年底前结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在2015年11月21日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上,李克强已提出倡议,强调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也是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力争2016年结束RCEP谈判,努力建成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化、发展最具活力的自贸区。
事实上,亚洲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是全球最为复杂的。一直以来,亚洲面临着一个矛盾现象,即双边自贸协定数量在全球最多,却缺乏统一的自贸安排。虽然各方研究都承认亚洲区域一体化带来的效益最大,但由于各国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甚至历史认知上的巨大差异而难以实现。
2017年11月14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RCEP有助于经济一体化和实现包容性增长,敦促各国代表加紧磋商以早日达成协议。这是RCEP磋商开始5年多来首次领导人会议,不仅为进入攻坚阶段的磋商注入动能、指明方向,更向世界发出强烈信号:本区域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合作,逆全球化难阻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2018年11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新加坡出席第二次RCEP领导人会议,李克强总理表示,RCEP是基于WTO规则基础上更高水平自贸协定的区域合作协议,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一协定的达成,有利于区域各国向世界发出积极信号。
组建形势
RCEP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提出的。由于推动全球自由贸易的WTO谈判受阻,面对经济全球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要想在当前世界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新发展,就必须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此,部分国家之间实施“零”关税,相互开放市场,密切合作关系,来寻求合作发展。这一现象表现在东亚地区:
1. 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兴未艾。东盟十国倾力在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与中、日、韩分别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另外与澳、新、印度也先后建立了自贸区。中国—新加坡、日本—菲律宾等一些两国之间纷纷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大陆与港、澳、台也分别签署了有关自贸安排。中国与韩国就建自贸区已于今年开始了谈判,中日韩三国组成的自贸区谈判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内启动。与此同时,美国主导筹建的TPP中包括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这四个东盟国家。TPP是一个有8亿人口和占全球经济约40%的市场,参与谈判的国家有9个。APEC提出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缺乏具体行动。TPP、亚太经合自贸区没有涵盖所有的东盟国家。
2. 东盟与中日韩的贸易投资合作增长。由于欧债危机产生的负作用和发达国家经济的普遍不景气,过去两年来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大多受到影响。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仍呈迅速增长态势,2011年达到67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东盟国家与上述三国的出口和进口额则分别增长了34.9%与18%。2011年,东盟国家与中日韩三国的总贸易额占其整体贸易额的28.4%。2011年中日韩三国对东盟地区的直接投资仍持续上升,投资总额为412亿美元,比2010年的318亿美元上升了29.5%,占2011年外部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近一半(为46.2%)。据东盟数据,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从2010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9亿美元,增加了117%。2011年,东盟10国的贸易额为2.39万亿美元,增幅达16.8%;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都有较快增长。东盟预计2018年经济增长在5.2%至5.9%之间。
主要原因
东盟力推RCEP主要基于四个方面原因:
巩固和发展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关系到东盟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东盟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整合和优化东盟与中、日、韩等6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改变规则过多、操作易乱的现状,以建成一个高质量的自贸区。
应对美国主导的TPP和中日韩计划建自贸区而带来的新变化。
通过RCEP进一步密切东盟经济关系和提升凝聚力。在2012年8月31日第44届东盟经济部长系列会议闭幕记者招待会上,柬埔寨商务大臣占巴实表示,虽然东盟内部还面临许多现实的挑战,但是,只要东盟各国深化政治互信和加强经贸往来,疑虑就会减轻,困难也会随之减少。
各方态度
东盟牵头
有人说,在区域合作中,东盟是“小马拉大车”,拉到一定程度就拉不动了。东盟的经济实力虽然不如RCEP中的中国、日本等国,但其牵头建成RCEP还是有可能的:
现在与东盟已建自贸关系的6国均表示支持东盟主导建RCEP。与东盟已建自贸关系的6国目前均是围绕东盟建立自贸关系,这也是RCEP较之TPP更易建成的原因之一,5个“10+1”自贸区协定及其实施为RCEP奠定了有利基础条件。
中国支持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也就此达成了共识。在2014年5月召开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的《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表示:“我们视东盟为区域合作的重要伙伴,重申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愿共同努力,帮助东盟国家发展,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我们重申‘东盟加自贸伙伴国工作组’应尽快成立,考虑东亚自贸区和东亚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倡议,加快关于建立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讨论以启动谈判。”
RCEP成员国间的开放程度虽然将高于目前已与东盟签的5个自贸协定,但是还是会尽量考虑到各成员国的舒适度和可行性,考虑到渐进性和过渡性,而不像TPP一上来就制定了美国为主导的过高开放要求,让人感到难度较大。
按照RCEP组建的预计时间表,2013年初启动谈判,2015年底完成谈判,之后进入实施阶段,而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于2015年建成,这为RCEP的组建形成了有利条件。
中国加入
中国愿意加入RCEP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1、RCEP组建符合中国实施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符合中国主张的在地区合作中东盟发挥主导作用。
2、RCEP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这种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本地区稳定和繁荣。
3、RCEP组建具有可行性,已有5个“10+1”自贸区协定的基础,在准入方面没有像TPP那样设置了过高的标准,在2012年9月9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各成员经济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美国态度
以奥巴马政府主导的TPP和以东盟主导的RCEP,在开放范围、谈判进程、一体化程度方面有所差异。日前,美国表态TPP与RCEP并不矛盾,没有明确表态反对和支持RCEP。在2012年8月30日首次召开东盟和自由贸易区伙伴国经济部长会议的当天,首届东盟—美国经贸部长会议召开,会议就深化东盟同美国的经贸关系进行了讨论。会议发表《联合声明》指出,东盟和美国就建立经贸和投资领域的紧密合作关系进行探讨。东盟和美国强调双方的紧密合作对维护世界和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出席的美国贸易代表柯克(RonKirk)说,亚太区有足够空间让TPP和RCEP这两个协定并存。柯克说:“我们认为它们是互补的,不一定是竞争的。”
美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国,是东盟第三大外资来源国;而东盟是美国的第五大货物贸易伙伴。柯克表示,东盟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东南亚拥有“爆炸性”的增长机会,美国希望与东盟发展更加全面的合作关系。
各国权衡
开放市场、密切经济合作关系,是各国应对世界经济形势中不利因素、寻求新发展的举措,是各国发展和巩固国际关系、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然而,开放市场对各国产业有利有弊,权衡利弊是开放市场的必然要求。各国需要将开放市场的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将开放市场给产业带来的承受力与产业升级的可能性相权衡,将开放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否则难以达到开放市场的预期目的。
在当今世界中,制定一个什么样的规则,共同签署多边自贸协定,组建经济共同体,相互开放市场,形式多种多样,各国有自己的选择是否加入。加入哪个自贸组织,是要考虑是否符合本国利益,同时兼顾其他成员国利益;是两厢情愿、你情我愿,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强扭的瓜不甜,应注意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要考虑到组建自贸组织的可行性,相互间开放程度不够,则加入意义不大;开放程度过大,加入条件过高,脱离实际,则实施起来的难度也大。
虽然签署自贸协定,均能促进成员国之间经济合作和政治关系,然而,如果过分以政治目的为主的自贸协定,则将违背自贸区的经济规律,扭曲正常的经济行为。
相关区别
按照东盟设计,两者均是由16个国家组成的自贸区,但性质不同。东盟认为,这些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上,中国主张建东盟—中日韩(即“10+3”)自贸区,日本主张建东盟-中日韩澳新印(即“10+6”)自贸区,这样东盟挺为难,而RCEP是来了个折中。
RCEP是与东盟已分别签自贸协定的这6个国家根据自愿原则加入,不加入则不勉强,也就是说RCEP有可能没有16个国家,东盟十国是包括在RCEP中的,中、日、韩、澳、新均明确表示加入RCEP,印度则面露难色,主要是担心开放市场后给印度产业带来的压力大。2012年7月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访问印度时鼓励其加入RCEP。紧接着在2013年8月底召开的东盟与6国经济部长会议上,印度部长也与其他部长们一起达成了《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RCEP具体拥有多少成员国还要看进入谈判阶段的具体谈判结果。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