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16来源:见道网作者:www.tztong.cn浏览次数:320
2020年12月,由中国交建投资,一航局、四航局负责施工的大连湾海底隧道首节沉管成功安装,实现了我们寒冷地区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2021年3月9日,第二节沉管成功安装。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是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集群工程,中交建设者积极融入“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战略,依托自主研发的成套核心技术,打造一条纵贯大连市南北两岸的跨海快速通道,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
攻克沉管预制难题
“这是我国首次在北方低温环境下进行沉管预制,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施工期间更需要拿出‘攻山头’的干劲,而混凝土的配置成为了沉管预制的首个难题。”望着在缆绳拖拽下徐徐出坞的首批沉管,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二工区总工申昌洲感慨万千。
北方优质河沙资源匮乏,沉管隧道的预制需使用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进行预制,这是国内首次使用这种材料,为此申昌洲带领技术团队做了126次模型试验。随着试验的进行,申昌洲团队发现模型试验体积小,各项参数不能直接应用于标准管节高达2700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上,必须进行足尺模型试验。而就在大家准备浇筑足尺模型的时候,新问题出现了。
“足尺模型试验浇筑预计时长达25小时,如果按常规方法进行养护,浇筑的混凝土肯定会因为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出现裂缝。”二工区副经理连建龙提出的养护难题让大家心头一紧。大连冬季室外温度经常在零下10摄氏度以下,而混凝土在浇筑两天后内部温度最高可达60摄氏度,六七十度的温差必然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为此,工区搭建“育婴箱”进行养护,一方面在侧模顶桁架上铺设蒸养篷布,并将四周垂下部分贴合棚架,台座接触面用沙袋压脚,从而使篷布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另一方面,利用高温蒸汽进行蒸养,直至养护结束。新方案的提出,提高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减小了温差,避免了沉管凝固时发生裂缝。
当养护人员将最后一块篷布从足尺模型上掀开,从绑扎钢筋到拆模养护用时整整80天的足尺模型呈现在大家面前。“足尺模型没有温度裂缝,混凝土质量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试验取得成功!”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量身定制“爱心小药箱”
“干,太干燥了!都是沿海城市,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从广州一路北上,到北方浪漫之都大连,一群建设大连湾海底隧道的广州人怎么也没想到,大连冬季的气候是那么干燥。
“大连环境很美,就是气候太干,尤其是冬天,我们呼吸道就出问题,鼻子还出血。”李瑜说。
四航局负责的沉管预制是大连湾海底隧道重要的前置分项工程之一,若是沉管预制滞后,后面的工序都将受到影响。按照施工进度要求,2020年末要进行首节沉管的浮运安装,可刚进入10月,工区就有几名员工感冒和呼吸道不适,施工现场在远离中心市区的大连湾北岸,距离最近的医院也有5.5公里。“现在正是大干的关键时期,员工不能倒下。”二工区书记李德铭面露愁容。
恰巧施工员刘杰正拖着行李箱准备回家休假,这一场景让李德铭想起自己外出上大学的场景。开学前,父母总是会在自己的行李箱里塞满家乡的特产,里面最不可少的还有常备药物,感冒冲剂、退烧药、止咳片等。“我们可以给员工配备非处方药小药箱!”李德铭灵机一现,提议道。
几天以后,第一批小药箱到达项目现场,小药箱简洁明亮,40厘米长,方便携带。施工员邹立端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药箱:里面除了有非处方应急药以及温度计、碘酒、绷带、创可贴等应对突发事件的药品及医疗用品,还有血压、血糖等检测仪器全方位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不仅如此,工区还根据大连当地的天气变化,为小药箱增加“补给”。冬天是必不可少的抗风寒感冒药,夏季则是藿香正气胶囊等防暑药品,同时还依据个人需要,进行量身定制。
施工现场近海,周围都是小山丘,气温要比其他地方高一些,体感炎热,再加上混凝土浇筑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员杜付喜的身体开了小差,他说,“今天在浇筑混凝土振捣的时候体力消耗太多,感到头昏脑涨。”原来,杜付喜血压偏高,可是小药箱并没有降压药物。李德铭将这事记在了心上,立刻根据员工的身体状况购买降压药、速效救心丸等特殊药品,按需分发到员工的小药箱中。
同时,项目部还安排“蓝马甲”志愿者们定期对小药箱进行检查,及时处理过期药品,并为工人测量血糖、血压等。
“工区给我们配的‘小药箱’真好,一点小的磕碰,简单一包,就能避免伤口感染,也不耽误工作。”钢筋工张洪斌说。“11月7日是立冬,工区早早已为‘小药箱’进行补给,感冒药、桑菊感冒片、VC银翘片、银翘解毒片等伤风感冒药品已经就位啦。”蓝马甲志愿者张晨说。小药箱受到了工人们的广泛欢迎,大家都亲切地把它称为“爱心小药箱”。(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seetao.com )见道网工程栏目编辑/董溪源
发表评论
共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